青岛39中全面推行选班走课,115个功能教室提供有力支持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选课走班是2020年后高考的必然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很多学校目前也都在积极探索当中。而在青岛三十九中,海洋班学生早在2015年底就开始实行选课走班了,2016级学生已经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制度。搬入新校区后,39中更是有115个功能教室可供学生自主选课走班。

20170317100016177[1].jpg

  选课走班让学生“一生一课表”

  “新校区给学生提供了选课走班的大平台。从硬件上看,新校区的教室直接建成为学科教室;从软件上看,高一海洋班实行选课走班顺利平稳,我们从机制、管理、评价等方面都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模式。”校长白刚勋介绍,39中新校区建设有115个功能教室,教室不再设有班级的标签,而是以学科划分。既有语文、生物、英语等国家课程的教室,也有通用技术设计、陶艺等专门教室。每个学科教室都按照该学科的特色进行设计、装备,创造学科文化氛围,提供探究性、创新性活动平台,为选课走班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介绍,为了切实推进选课走班,青岛39中还建设引进了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每节课后都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作业情况进行网上评价,通过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实现网上排课、选课走班学生“一生一课表”。通过这些方式,39中的选课走班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16“学校自主变革”论坛暨高中课程重构与教学创新研讨会在青岛召开,39中作为课程改革、选课走班的先进典型,进行学校课程改革专场展示。

  学生人人都享有海洋教育资源

  青岛39中原本是一所艺术教育特色、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鲜明的学校,其校友中涌现出了唐国强、倪萍、陈好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近几年39中又形成了蓝色海洋教育的办学特色,以突出的海洋特色、艺术特色享誉全国。

  为此,新校区专门建设了海洋科技楼和艺术中心。海洋科技楼拥有数个全国第一:第一个中学海岸带生物资源博物馆;第一个中学海洋生物标本科教馆;第一个与南极专家连线的海洋教室;第一个中学航海模拟驾驶系统……海洋科技楼内还有海洋校本课程教室、海洋创意工作室,也有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实验室。体育馆建有8条25米泳道的游泳馆,服务于学生近海课题研究的潜水课程将在这里进行。

  高规格功能教室的配备,也使学生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海洋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能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讲还是个神秘的领域,但在39中,却已成为一种学习常态。”白刚勋介绍,“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色。自2011年以来,39中正式立项研究的学生课题已多达300余个。近年来,39中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一批单位签订联合育人协议,建立海洋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其高水平的实验室里完成相应的课题实验。

  特色海洋班成就学生发展

  据介绍,近几届海洋班学生除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外,多名同学被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录取。其中,2016届海洋班一本达线率96.96%。艺术班43人升入中戏、中央音乐学院、北电、北舞等名校。艺术班一本达线率为100%。

  而作为海大附中,39中在海大自招中的成绩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39中海洋班学生全部获得海大自招面试资格,全市共有190人通过自招面试,其中39中25人。海洋班在海大自主招生资格比例、录取比例均高居全国榜首,远超青岛市其他各中学。

  “突出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是39中学生素养的体现”。以2016届海洋班为例,在国家级各类竞赛中,全班39人共有20多名同学获全国大奖。其中付哲平同学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大赛和第九届“地球小博士”全国中学生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分获全国一等奖。陶怡璇、高文菁同学在第三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斩获两枚银牌,一枚铜牌。高明、宋苑等12名同学获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一、二等奖,朱恩良等6名同学分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这些年来,海洋班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一本升学率也不断攀升,连年超过90%。三届海洋班升入海大多达38人。